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你没有时间出门,那看看这短短的几千字,也许能让你受益匪浅
1、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往?
首先,如果你现在还年轻,多交些朋友吧。因为校园里以情感喜恶为标准的“集体式友谊”将会在步入社会后变得难以得到。更多的,我们开始以“利益”作为标准,展开“一对一”的交友模式。
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往?
出世的智者。他也许是一名教师,除了教书就是读书,;也许是一名工作科研狂,不通世事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也许是一位老人,一个爱旅游的闲人,一个不思进取的年轻人。他们与世界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但他们尽量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有价值,也许只是他们觉得有价值。
入世的强者。也许你不喜欢他痴迷功利,不喜欢他对谁都自来熟,不喜欢他过于自傲,不喜欢他两面三刀。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个社会上能活得很好,这就够了。
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对这个社会总抱着一种善念,相信人性本善,爱笑爱玩的人总是自带让人亲近的活力,快乐和乐观是会传染的。
2、男人更看重女人的外表,还是思想?
姣好的背影让我想去看看她的脸蛋,美丽的面庞让我想听听她的声音,如沐春风的音色让我想去了解她的思想。 纯洁而美好的思想,让我沉浸而无法自拔。
而肮脏的思想让我一票否决她美好的脸蛋和身材,我不会去驱赶一只丑陋的蛤蟆,但我对一条美丽的毒蛇敬而远之。
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当我们还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说明自己还不够成熟。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写给孩子安德烈的家书
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幸福感,不是靠比较就能得到。
孩子对很多成人更能接受道理,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只在乎给孩子灌输知识。让孩子懂得道理,才能让他自已愿意领跑同龄人。
4、同样是别人比自己强,为什么有时会产生嫉妒心理,而有时会产生崇拜?
远的崇拜,近的嫉妒。嫉妒是因为看到了,我也可以但我不去做;崇拜是因为知道了,不知道我行不行,但我没去做的想法。
够不着的崇拜,够得着的嫉妒。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们本可以,这是嫉妒的来源。
有利益冲突的嫉妒,没利益冲突的崇拜。别人比自己强,我承认,但这不是我放弃自己利益的理由。
5、为什么当看到好照片时,人们通常的反应是:“真不错,你用的事什么相机”,当看到烂照片时,则往往笑话拍摄者水平很臭?
对自己,人们总是宽容的。所以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将失败的原因归于环境。
对他人,人们总习惯性的和自己比较。当他人成功时,更愿意相信是环境造就了他们,不然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当他人失败时,将失败归因于他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