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能力在两到三岁第一次开始说“不”的时候形成
个体意识在12到16岁第一次开始说“你别管我”的时候形成,
权力危机在60岁到70岁第一次开始说“老了不中用了”的时候形成。

第二个叛逆期处在学龄期,将对孩子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形成重要的影响,所以所有家长尤为关注。
“你别管我”这句话背后的心理是:我长大了,别把我像从前一样当小孩子。
当孩子实在无法找到向家长证明他已经长大了的理由,于是通过做一些反常的不合情理的行为来证明他的个体意识不容挑战和忽视,家长才意识到事情严重了而不知所措。。
1
家长首先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孩子从2岁到12岁基本都是无条件接受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小孩”。12岁以后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孩子开始喜欢独立完成某项事务起,我们应该把他们看作“大人”了。
2
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
孩子的个体意识形成后,会错误的认为听话是长不大的孩子,因为大人的特点是可以自己做主。
于是反其道而行,做出让家长不可理解的事情,才能“证明”自己长大了。
看作“大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把他们当作是家庭责任承担者的一员。把孩子拿奇奇怪怪的错事来证明自己长大了的心理,修正到拿孩子力所能及的学习外事务作为孩子长大了的证明。
*
举例说明。
家里是做生意的家长,让孩子独立完成一次进货与销售的全过程。总之,家长是什么工作,就让孩子去完成什么工作。既能让孩子知道工作的不易,又让孩子明白家长已认同他已长大。
3
让孩子知道自己虽然长大,但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在交给孩子一些应该大人做但孩子也可能完成的事情的同时,还要交给孩子更复杂,孩子极有可能完不成或完成不好的事。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我已长大了,可以承担一些家庭责任,但要想承担更大的责任,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
举个例子
做销售工作的家庭,让孩子帮忙统计一下销售数据,分析一下市场形势并做出风险预测和应对方案。这就需要用到数学、地理、政治经济、语文等各方面基础。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学习到这个过程,而又知道自己欠缺很多。做完后一定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说明不足之处。再说明这里面自己用到了读书时的哪些东西,不直接点名学习的重要性,让他自己去你家。另外,可根据偏科的方向设定任务。如家庭装修设计交给孩子去做,就需要大量几何运算,自己做肥皂可以运用到有机化学等。
4
宣传好孩子为家里做的贡献
只是做完前三点,只是基础,孩子心里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将自己成果展现来证明自己的机会。
家长可以通过老师沟通孩子为家庭贡献的事迹,要求老师给孩子予以肯定;争取在开家长会时发言机会来表扬孩子为家庭做的贡献等方式,让孩子找到做这些事的荣誉感。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即可以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又可建立孩子正确的人生。